原标题:知识付费的骗局: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干货,还是毫无长进?
?本文首发于公众号“未见”,ID:weseer
作者:魏渐
你读情感文,有人说你喝鸡汤;你读励志文,有人说你打鸡血;你读散文,有人说你装文艺;你读古文,有人说你老掉牙;你读小说,有人说你不务正业……
你什么也不读吧,又有人说你不学无术。
后来你总算明白了,原来他们只读“干货”,认为干货才有价值,而以上皆是水货,没什么卵用……对于这种人,我一向敬而远之。
以我的读书观来看,但凡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触动我,都是有“价值”的。不过,这种“小富即安”的心态,恐怕很难满足那群嗜功利如命的“高效能人士”。
但是,你仔细琢磨琢磨,那些所谓的“干货”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呢?
在我看来,绝大部分是徒有虚名的“伪干货”。
而那些中了伪干货剧毒的人,也不见得收获了多少真知灼见,大概率是——拿着辛辛苦苦省下来的盒饭钱,买了一堆又一堆拾人牙慧的知识垃圾——不仅浪费时间,还浪费生命。
遗憾的是,他们还自以为赚了。
我曾经在一家比较大的自媒体公司短暂待过,而知识付费,恰恰是其主营业务之一。
他们的课程策划是应届毕业生,讲师也差不多,估计也就毕业一两年的样子。授课内容是情感和职场。但对外宣传的身份,无一不是呼风唤雨的大咖。
你觉得,这样的人员配置,能讲出高含金量内容的可能性有多大呢?
再换个思路:假如你是一个很牛X的讲师,你愿意长期寄人篱下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员工吗?(当然,并不能说完全没这种可能,杠精请退下)
当然,对一家唯利是图的盈利机构而言,只要抄得好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
在自媒体领域,抄袭已经成为一条十分成熟的产业链了——只要抄得好,钞票不难搞。基于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基数,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转化率,销售额也是惊人的。但你觉得比例会这么低吗?
所以,通过知识付费割韭菜确实是个好生意。尽管,割了这么几年下来,韭菜也渐渐学聪明了,可是,老韭菜割了,新韭菜又涨起来了——青山不改,韭菜常绿。
所以,这个市场依然前途无量。
这是一个割韭菜的时代。
不过,比割韭菜者更高明的还是传授割韭菜工艺的讲师。毕竟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比如,教人赚钱的。通过教人赚钱,讲师们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。而学员呢,还得再花钱,继续去学另一个讲师的赚钱大法。学来学去,依然没有赚到钱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难道自己被骗了吗?
学了几十种课程之后,终于茅塞顿开了——“虽然我没赚到钱,但我掌握海量的赚钱妙计啊!”于是,换个马甲,摇身一变成了讲师!
哟呵,真的赚钱了!而且还很好赚呢!
——这就是当今国内割韭菜工艺培训行业的现状。
你信不信,市面上大部分割韭菜工艺培训师都是从韭菜演变过来的。当然,他们从来不会告诉你这些。你能看到的,无非就是一些金光闪闪的标签:
首席XX师、著名XX家、资深XXX教练,资产几个亿、帮助数万人走上人生巅峰……
请容我手动狗头。
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干货,还是没有成为高手?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:
1
虚假知识
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捡到一百块钱,随后写了一个攻略,叫《如何在大街上捡钱致富》,条分缕析,非常生动。接着,他挂上网低价出售,单价一分钱。
当一千个人买了之后,他的销量已经名列前茅了,这时,再将单价提到十块。循环往复,先走量,再提价,最后,这个课程成了平台爆款。且不管这课程有用没用,但它受欢迎却是事实。
这时,你购买了,听完之后感觉也没什么卵用,但也不想为这一二十块钱费神,作罢。或者,听完了也不知道有用没用,云里雾里,反而怀疑自己理解力有问题,亦作罢。
所有人都这样,于是这个课程一如既往地好卖。
可是,你认真琢磨一下:学了这个课程真的能捡到钱吗?他捡到了钱就意味着你也能捡到?上一个捡钱地儿产生的经验下一个地儿还管用?
网上不少付费课程,跟我胡诌的“捡钱攻略”差不了太多。
2
急功近利
有些事情,即便你知道了方法,也无法付诸实践。因为,它对个人素质要求太高。比如自宫。下得去手的人,那得有多狠?
有些事情,即便你知道了方法,却不具备普遍性。因为,你不具备那些条件。比如赚一个亿。且不说多,十万块的启动资金你拿得出?
更多的事情,就是废话告诉你的:要努力,要自律,要坚持……谁不知道这些呢?但如果能做到的话,大概也不用花钱买秘籍了。同一个“努力”,一百个人能做出一百种的效果,到底怎样才算努力到位了呢?
究其根源,我们就是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做事。其实,当你把所有小事都做扎实了,自然也就变成大事了。甚至,我们根本不缺方法,缺的是积累啊!
3
光学不练
某些良心课程,也是不错的,但你能不能学明白,那就很难说了。比如,同一部九阴真经,不同的人练出的效果都不同——有人走火入魔,有人功力大增,这怪谁呢?
但是,速成很可能是不靠谱的。哪怕你是张无忌,没有经年累月的勤学苦练,再牛的秘籍,到你手里也没什么卵用。这一点,对任何学习方式都适用。
所以,我从来不羡慕那些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人。人又不是读书的机器,装那么多进去,能消化得了吗?即使能消化,对胃的压力也不小。
真正有用的知识一定要内化。别人嚼碎喂给你的,营养也不会有多高。唯有自己去一点一点去啃,一点一点去嚼,这样得到的滋味才真纯,收获的感悟才深彻。
这个过程可能很枯燥,但一定不能省。
*魏渐,青年作者,专注个人成长探索,代表作品有《永远不要打探别人工资》等,多次被人民日报、十点读书、思想聚焦、linkedIn等大号转载。转载/合作/咨询请联系公众号:未见,ID:weseer